新闻资讯

您现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转刊邦鑫友人——CNC首席运营官赵鹏长篇访谈:让世界不再误读中国
来源:CNC  时间:2011-1-7  点击数:10256
让世界不再误读中国

——对话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首席运营官赵鹏

    7月1,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NC WORLD)正式开播。 新华社记者王建华摄

  “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中央领导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时如此强调。

  人们在思考,中国,一个承载五千年历史、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应当以怎样的形象呈现于世界?我们的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和谐发展”的理念,让世界不再误读中国?

  在新华社电视节目中心办公室里,赵鹏接受我们采访。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字:“一定要成功,一定要登顶。 ”

  赵鹏解释:“这是去年我们拍摄世界上首次登顶珠峰的女性——藏族女登山运动员潘多时,她讲的一段话。她在珠峰登顶冲击的最艰难时刻,反复默念的就是这句话。 ”

  努力攀登,正是年轻的CNC电视人们对自己的鼓劲。正如新华社副总编辑兼CNC管委会主任吴锦才所说,一向擅长用文字和相机报道世界的新华人,如今迅速组建起一支遍布全球的电视新闻采编队伍,志在通过全面、客观、公正的电视报道,向世界报道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世界。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不是互联网电视,它让全球受众多一种电视信息选择和资讯认知

  2010年,CNC开播了中文频道和英语频道,实现了24小时连续滚动播出。

  ■可以说,新华社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新闻采集网络。

  解放周末:2010年新华社大举进军电视业,创办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引起国内和海外媒体的诸多关注。CNC是怎样的一个电视机构?

  赵鹏: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不是互联网电视。电视网是国际电视行业的一种业态。在国际上,单一频道的电视媒体叫电视台,由多家直属和附属电视台共同组成的电视机构叫电视网。如美国的ABCCNNNBCCBS等都称电视网,都是由数十家至上百家电视台组合成的电视机构。 CNC正是由多家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共同组成的这样一个综合电视网,是一家面向全球从事国际电视新闻传播的电视机构。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CNC旨在促进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通过国际视野、中国观察、即时传播、客观表达来解读世界,以自己独特的品质与风格,让全球受众多一种电视信息选择和资讯认知。

  解放周末:原来此网非彼网。一年来CNC进展如何呢?

  赵鹏:应当说进展之快,出乎我们自己的意料。 2010年的1月和7月,CNC分别开播了中文频道和英语频道,目前已经实现了24小时连续滚动播出国内外电视新闻节目。我还要告诉你一个数字:目前CNC每日中英文电视新闻节目自采量达到了1000分钟,跃居国际电视新闻机构新闻第一位。要知道,就在一年多前,新华社的电视新闻日采集量尚不足1小时呢。

  解放周末:可喜可贺,那么落地情况如何呢?

  赵鹏:前不久,吴锦才副总编辑分别与欧洲卫星通讯公司和南非米瑞德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自今年11日起,CNC英语频道将通过欧鸟、热鸟、W7三颗卫星,覆盖全欧洲和中东、北非地区;通过米瑞德公司的网络覆盖非洲大陆,并通过家用电视机顶盒将CNC非洲卫星台送入撒哈拉以南近50个国家400万家庭。

  此前,CNC英文频道已通过亚太卫星公司覆盖亚太地区,香港、澳门有线电视网均已播出CNC中文频道。泛美卫星公司的美国银河19号卫星167频道也已无加密播出CNC节目,美国、加拿大等国有线电视机构将据此向用户播出CNC节目。蒙古国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司(MNBC)也已免费为CNC在蒙古国落地。可以说,CNC已初步实现了全球主要地区的覆盖。

  解放周末:我们知道,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向以文字、图片见长,靠什么一步迈进了电视这个原本陌生的行业,而且迈的还是一大步呢?

  赵鹏:最基本的一条,是靠新华社有多年积累的遍布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目前,新华社除在国内有遍布全国的40余家分社和支社外,在世界各地已建立起140余家分社。可以说,新华社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新闻采集网络。依托这个巨大网络,依托新华社的综合资源和丰富新闻经验,实现李从军社长所说挺进电视行业的 “华丽转身”,进而把新华社打造成为一流的全球全媒体传播机构,就绝不是梦想了。

美国朋友说:“中国怎么也有这么大的电视机?! ”韩国留学生问:“中国有卡拉OK么? ”

  ■无论精英阶层还是普通群众,从媒体传播角度上看,中国对国外老百姓而言还是一个信息孤岛。

  ■指望西方媒体对中国有客观、真实的报道,难。

  解放周末:2010年,英国BBC曾在全球访问21个国家共1.35万人,调查显示,对中国正面印象的占总数的39%,而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人有四成之多。中国被误读了么?

  赵鹏:说到误读,我有切身感受。我去日本访问,曾住在广岛一个日本老百姓家里,邻居来了个老太太,一个劲地在我面前“啪、啪”地走正步,不知她是什么意思。一位曾在北大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向我解释,她是想问:“中国人还是这样走路的么? ”这老太太是广岛一个普通家庭的人,留在她印象中的中国仍是老电影里的画面。

  解放周末:他们对现在的中国所知甚少。

  赵鹏:还有一位美国朋友来到我家,很惊讶地说:“你有这么大的电视机? ”还有韩国朋友问我,中国有卡拉OK么?更不可思议的是,有国人到欧洲去,竟然被问“你们是不是还睡在树上? ”

  解放周末:这些笑话很让人深思。

  赵鹏:西方国家的受众只能通过自己的传媒了解外部世界,与来自中国媒体传播的信息基本隔绝。即便是西方的精英阶层,也很难接触到中国播发的英语节目,看不到中国出版的报纸,读不到中国出版的杂志,也只能接受他们本国媒体所传达的东西。无论精英阶层还是普通受众,从媒体传播角度上看,中国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个信息孤岛。正如成语所说“偏听则暗”,西方受众对中国的了解往往简单、粗率、褊狭,甚至是可笑的,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往往是被他们的传媒所扭曲的、不真实的中国。

  解放周末:在西方传媒垄断国际传播的格局下,我们能寄希望于西方媒体对中国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吗?

  赵鹏:有不少海外媒体对中国作出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报道,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成就了解和认同。但总的来说,西方媒体是自己国家的代言人,有着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新闻理念,指望他们对中国有客观、真实的报道,难。

  国际传播格局 “西强我弱”,我们的“弱”,是“软件”上的“弱”

  ■我们传播的“弱”,“弱”在始终徘徊在华人的小圈子里,满足于华人群体。

  ■逼吃惯西餐的西方受众吃中国的大锅菜,怎能对西方受众的胃口呢?

  解放周末: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凭借其在综合国力和传播实力方面的优势,掌握了国际传播话语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赵鹏:是的,我们把当前的国际传播格局称为“西强我弱”。

  解放周末:“西强”容易理解,“我弱”于何处?

  赵鹏: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们弱在哪”,现在到了需要深刻自我反思的时刻了。

  我认为,“我弱”不弱在经济实力上,不弱在人才上,不弱在机遇上,甚至不弱在我们是后来者这点上。“我弱”主要“弱”在传播理念、传播机制和传播方式上。如果在传播理念、机制和方式上有大的改进,必能由弱转强、后来居上。

  我把“我弱”概括为三个“单一”:一是运营体制单一,靠拨款运行,你出钱我花钱,花完了算完,钱该花在哪儿,钱花得效果怎样,与我无关;不懂得运用市场机制和资本手段,不善于通过公司化运作、产业化运营在市场中发展壮大。

  二是传播方式和内容单一,只是把我的东西塞给海外受众,把国内的节目内容简单地“一锅烩”,“内销转出口”,不去研究海外受众心理,不去研究不同地区受众的文化差异,更谈不上针对他们的需求去制作相应的内容。这就好比逼着吃惯西餐的西方受众吃中国的大锅菜,这样的东西怎能对西方受众的胃口呢?

  三是传播对象单一,满足于徘徊在华人圈子里,满足于华人小众群体,不愿面向西方主流社会,不敢面对西方主流媒体,不善于借重西方主流媒体的渠道,通过互惠合作等多种方式,“借力打力”,为我所用。这使得中国媒体的声音,往往是边缘化的、小众的、弱势的,怎能告诉西方广大受众一个真实的中国呢?

  解放周末:我们的“弱”,是“软件”上的“弱”。

  赵鹏:导致当前国际传播“西强我弱”困境的原因,不能仅仅归之于历史、政治因素形成的既定格局,也不能仅仅归之于我们的投入和人才的不足,更应从我们的国际传播理念、机制和方式落后上挖掘深层原因。事实上,在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从自身找国际传播“西强我弱”的原因。也就是说,改变“西强我弱”,重在树立市场化、资本化、公司化、本土化、主流化的传播理念,尊重国际传播规律、采用立体综合的传播方式,实现有效传播。

  我们CNC参与国际传播的初步体会是,观念一变,方式一变,“没有人也会有人,没有枪也会有枪”,人才、资金、市场和合作者蜂拥而来,一些曾经高傲的西方主流电视机构,也纷纷向我们伸出合作之手。

“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立身家”,中国媒体人需要这种胸襟和眼光

  ■置身于国际传播“西强我弱”的尴尬境地,这是我们中国传媒人的共同之痛。

  ■一校之创有如此慷慨浩然的使命感,我等媒体人,是不是也应有传播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襟呢?

  解放周末:“西强我弱”,导致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读。作为新华社CNC的一员,您有什么感受?

  赵鹏:处在这样一个多元传播、多元选择、多元需求的时代,处在这样一个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国传媒却处于国际传播“西强我弱”的境地,作为一个传媒人,时时有锥心之痛。

  解放周末:是中国媒体人共同之痛。

  赵鹏:当今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我们的企业家笑傲国际市场,担起中国“硬实力”的重任时,本应成为打造国家“软实力”中坚的中国传媒界,面对西方传媒对中国的扭曲报道,往往没有强有力的应对之策,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传媒人的耻辱吗?作为一个身处走向强盛大国的媒体人,不应从愧疚中慨然奋起,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打破“西强我弱”的格局吗?

  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实现全球采集、全球传播、全球到达,向世界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世界,这对包括CNC在内的中国传媒界同仁,都是一个全新的、艰难的考题。但我坚信,正如其他诸多方面中国都后来居上一样,我们中国传媒人只要志存国际传播的高远之志,怀有遵循传播规律的求实之心,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CNC创业初起,百事艰难,作为其中一员,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常常忆起我求学的山东大学1901年建校校训:“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立身家。 ”一校之创有如此慷慨浩然的使命感,办报、办杂志、办电视、办网络的我等媒体人,是不是也应有传播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襟呢?

  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也把真实的世界告诉西方

  ■要坚信“西强我弱”不是不可以打破。

  ■立体的关注,才会使许多西方人看到过去未曾见到的真实世界。

2010 11月,CNC与美国NBC签署合作协议。

  解放周末:要突破国际话语弱势,还原中国真实形象,您认为我们该如何起步?

  赵鹏:首先要树立信心,要坚信“西强我弱”不是不可以打破。30年前,经济上不也同样是“西强我弱”么?但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就。我们在经济领域内能做到的事,在传播领域里做不到么? “己若不信谁人信之。 ”

  解放周末:这是传媒人应有的自信。

  赵鹏:从更大意义上讲,中国正走向世界公认的大国,软实力和硬实力应该并行不悖,而媒体的传播担当着软实力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媒体人的目标应该是:进入西方传媒主流市场,打破西方垄断,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也把真实的世界告诉西方。

  解放周末:不仅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还要把真实的世界告诉西方?

  赵鹏:没错。我们有责任把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与世界进行交流,同时,我们也有责任把真实的世界告诉西方。西方人有着二百多年的心理优越感,这从“西方中心论”、“文明中心论”等论调就可看出。西方人这种傲视群雄、鄙夷天下的心态应该打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多元文化共存发展,才能有助于世界和谐。另外一方面,打破西方人狭隘的心境,把真实的世界告诉西方,也更容易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这正是我们作为大国媒体的眼界和胸怀。

  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播西方那些“大国故事”,也要关注非洲、关注拉美、关注小岛国、关注高山国。这样立体的关注,才会使许多西方人看到过去未曾见到的真实世界。

  解放周末:这样的目标,对当前的中国传媒而言,是否有过大之嫌?

  赵鹏:古人的思想非常精粹:“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 ”我们要有面向全球的视野和气魄,眼光还是要尽可能地高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CNC起步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全球化的国际传播媒体,正如李从军社长所说,要以自己独特的品质与风格,让全球受众多一种电视信息选择和资讯认知。

  现在看来,从军社长对CNC的这一定位,是极具战略眼光的。这一“高举高打”的大布局,使CNC这一来自中国的年轻电视媒体,创业伊始就引起了包括NBCCBSABCCNNBBC在内的许多西方强势媒体的高度关注,并纷纷与CNC洽商合作。李从军社长2010年访问美国时,NBCCBSCNN主要负责人在会谈中都与新华社谈到很具体的合作内容,希望新华社提供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电视新闻。

  201011月,我前往纽约NBC总部,代表新华社与NBC签署合作协议,NBC新闻总裁卡普斯先生率全体高管出席签字仪式,表明了这个号称西方电视机构头把交椅的主流媒体,对与来自中国的电视媒体新军CNC合作的高度重视。

市场外的看客是没有压力的,只有真正进入了市场,才谈得上遵循市场规律

  ■对媒体自身规律的认识,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

  ■要从机制上、运营方式上“倒逼”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改变。

  解放周末:确立全球传播战略战术、构建全球传播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您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改变是什么?

  赵鹏:中国媒体走向世界,确实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媒体自身规律的认识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单一的。这种立体认识应该是:尊重传播规律、尊重传播产业规律、尊重传播对象接受的不同文化的规律。

  解放周末:三个“尊重”。

  赵鹏:与之对应的,在我看来,需要三个层面上的转变:第一是技术层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传播;第二是内容层面,包括表达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改进;第三是资本层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增强传播能力。

  解放周末:这三个层面中,不少人对资本层面相对陌生。

  赵鹏:资本层面的改革,可以说是根本性质的改变。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单纯的传播方式变革,传播机制不市场化、资本化、公司化、本土化,不形成倒逼机制,不进入传媒市场竞争,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实力,就无法构建全球传播的机制。

  如果我们在西方的媒体传播靠财政投入“拿钱去砸”,会令西方公众产生“政治宣传”的第一印象,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转换思路,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改革运营方式,进入西方传媒界。比如,中央就给了CNC一个政策,允许我们在中方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吸收各种资本,参与合作共同组建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甚至可以在全球建立传播公司,乃至实现集团化经营,与各种投资者共同发展、共同“发财”。

  解放周末:融资,不论日元、美元、欧元?

  赵鹏:对,我们对境外境内各种资本一律欢迎。我们通过资本合作方式进入美国主流媒体平台,这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竞争激烈、发展成熟的美国传媒市场。这些媒体平台有严格考核,例如DishNetWork,正与我们洽商为CNC提供免费播出频道,分享广告、点播收入,但它也有严厉的考核政策,进入收视率前列的媒体获得免费,如果退到后边则要收取昂贵的费用,名次越后,费用越贵。

  解放周末:市场倒逼机制。

  赵鹏:逼着我们去遵循传播规律。我们既然进入了北美的传播体系,就必须适应它的传播规律。过去的传播主要靠财政拨款,却难有真正针对美国本土的需求和习惯的内容,基本上是把国内播放的内容大锅菜“一锅端”,所以传播效果自然不佳。一锅菜端到美国去,你起码得撒些咖喱粉、加点番茄酱、弄点沙拉牛排之类的,对吧?

  解放周末:通过资本层面的改变,推动内容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改变。

  赵鹏:对。我们就是要观察、思考传播内容怎么让受众接受的问题。按照吴锦才副总编辑的说法,就是要研究怎样“让受众倾听我们的声音”。比如,半岛电视台在北美当地很有影响,但若在节目内容中大讲《古兰经》,美国观众会看得下去么?同样,中国电视台如果对美国播出充满政治术语的节目,美国人能看得懂吗,能看得下去吗?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主观上努力突破,用客观公正的叙述方式传播;另一方面,还要从机制上、运营方式上“倒逼”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的改变。否则,就会隔靴搔痒,就不可能把传播内容与方式的改变当作关乎媒体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思考。

  解放周末:在市场化的国际舞台上,如果不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就很难立足。

  赵鹏:只有真正进入了市场,才谈得上遵守市场规律。一个市场外的看客是感受不到压力的。所以,中央对CNC提出了“市场化、资本化、公司化、本土化”的要求,这是非常适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际需要的。

  北美是全球传播的“牛鼻子”,在北美站稳了脚跟,就占领了全球媒体话语权的制高点

  ■三个“开放”,是我们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一种基本保障。

  ■眼下正是中国跻身国际传播平台、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个机遇。

  解放周末:我们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2009年,CNC亚太台在香港成立;不久前,CNC又赴北美开始组建北美电视台运营公司。这些举措是否就是CNC开始了资本化、公司化、市场化、本土化的具体实践?

  赵鹏:可以这么说。我们不久前到美国,谈判的一个项目就是一家基金作为投资方提供资金、CNC制作内容,以及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频道提供可以进入美国主要城市家庭有线的渠道,三方面共同组建北美电视台运营公司,用这种方式把在北美的网络建立起来。

  解放周末: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您体会到了什么?

  赵鹏: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关键词:“开放”——以开放的胸怀建立开放的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合作理念建立媒体运营架构,然后以开放的市场运营方式进入竞争。

  这个“开放”,首先是资本的开放,吸引各种资本参与;第二是人才的开放,CNC的采编播报人员,不仅仅是来自北京新华社的人员,只要是具备现代传媒理念、专业知识和采集能力的人才,无论哪国人,都能为我所用。开放的人才理念是进入西方传媒界的关键所在,本地人才更懂得当地文化和需求,从经济角度看运营成本也更低。我们将来准备大量吸纳各个国家的人员进入CNC采编队伍,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和我们享有平等待遇,也成为整个新华社采编人员的有机组成部分。

  解放周末:人才开放化、本土化。

  赵鹏:还有第三个“开放”——建立开放的传播平台。这次我们和NBC签订了内容合作协议,我们制作一小时新闻节目,由他们把关,把中国新闻介绍给西方。将来,双方角色互换,我们同样也为其提供传播平台。这种节目交换是对等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节目对我们是一种示范,当然也是一种彼此融合。这种融合,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西方有效的传播方式和较高的制作水准,在传播有效性上体现得更好。

  解放周末:以开放促有效。

  赵鹏:这三个“开放”,是我们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一种基本保障,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有效措施。

  解放周末:201071日,CNC开通了面向全球的英语频道,正式亮相国际媒体舞台。为什么选择北美作为主要落地点?

  赵鹏:我们的传播要影响谁?主要是西方。在西方主要影响谁?影响美国。中国CNC要树立全球影响力,必先在北美站稳脚跟,占据全球制高点。可以说,北美是全球传播的“牛鼻子”,在北美站稳了脚跟,就占领了全球媒体话语权的制高点。

  解放周末:“牛鼻子”具体怎么抓?

  赵鹏:我们在美国与DishNetWork、时代华纳达成了落地意向,和NBC签署合作协议,同时通过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每天播出两个小时的CNC电视新闻节目。

  解放周末:接下来会怎样布局?

  赵鹏:CNC2010年在全球建了8个直属台,2011年将建成30个直属台,5年内我们将建立一百个直属台,形成CNC全球传播的大格局。我们最近到美国纽约,参观了位于时报广场1540号的新华社整整一层楼的工作平面,新华社对这里一租20年。新华社进驻时报广场,这件事情对美国传媒界影响很大。

  解放周末:这一进驻,非同寻常。

  赵鹏: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媒总体在收缩,多家知名传媒收缩新闻采集点,而新华社的采集点由130家发展到140余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采集网络。可以说,眼下正是中国跻身国际传播平台、提高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个机遇。

严肃的新闻内容,好莱坞式的包装,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讲故事

  ■我们不但得有一双“国际眼”,还得有一颗“国际心”。

  ■在国际传播中再去居高临下地教育人家,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被人笑话。

CNC的 定位是国际新闻电视台,国际内容占70%

  解放周末:对于具体传播内容和节目形态层面上的转变,CNC有什么考虑?

  赵鹏:CNC的定位是国际新闻电视台,主要播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以及时政、财经、社会、人文类的深度专题报道,同时关注中国热点话题。总体而言,国际内容占70%的比重。

  解放周末:有人说,CNC要打造成为中国的CNN

  赵鹏:我们办的是新华社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台,而不是CNN、不是BBC、不是半岛电视台。我们要客观表达的,是国际视野、中国观察,以自己独特的品质与风格,让全球受众多一种电视信息选择和资讯认知。

  解放周末:CNC与现有的CCTV9等国际频道有何不同?

  赵鹏:我们更强调“传播”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下,CNC的新闻理念将遵循国际新闻价值规律,也就是按照国际新闻传播规律来取舍新闻,淡化国籍和国界色彩。

  解放周末:在新闻报道的竞技场上,不仅有24小时新闻频道的开创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有以深度分析见长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还有半岛电视台、日本NHK、俄罗斯今日等媒体,竞争可谓激烈。不少优势媒体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受众群,CNC的加入会意味着什么?

  赵鹏:CNC可以说是一双新的眼睛。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按照人口规模、按照经济总量、按照世界事务中的活跃程度,都需要这样一双眼睛,来用中国眼光解读国际新闻,以国际视野报道中国新闻。

  解放周末:如何确保在如此激烈的竞技场上让这双新的眼睛脱颖而出?

  赵鹏:CNC在世界的传媒舞台上,代表着的是中国的态度、声音。我们必须在内容上细化和深化,避免口号式的呼喊,采用更多贴近西方阅读习惯的新闻方法。我们不但得有一双“国际眼”,还得有一颗“国际心”,着力打造适合国际传播形态、语态和观众生态的内容。按照李从军社长的要求,就是要研究海外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受众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解放周末:在现今这样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可以有无数种选择。有调查显示,观众用遥控器选择电视节目,平均停留时间从过去20秒缩短到了现在的8秒。

  赵鹏: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加强对西方受众心理的研究,要深入研究西方成熟新闻节目的传播方式、传播理念。比如说《60分钟》、奥普拉访谈等。我认为,吸引受众的关键一点是,实现“严肃的新闻内容,好莱坞式的形式包装”,要提供哪怕是中学生都看得懂、喜欢看的传播内容。

  2009年,我们做《感动中国——共和国100人物志》的系列纪录片,我就对摄制组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出 “创作三原则”,要求做出的片子要:一,我家女儿不反感;二,卡拉OK有人点;三,街上有人卖盗版。新闻也是一样,我们的标准就是中学生也喜欢看、能看得懂、而且能长久看下去。

  解放周末:如何达到这一要求?

  赵鹏:对严肃的新闻内容,采用好莱坞式包装,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讲故事。关于讲故事,新华社总编辑何平最近专门讲到,新华社的记者要学会讲故事,要善于抓细节,要注重人性化,要与受众平等交流。

  故事是我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受的传播方式,最大的道理、最基本的文明都是通过故事传播的。比如,《圣经》里都是一则则故事,佛教的传播也有讲故事的方式,譬如舍身饲虎等等。讲故事是能够让人听下去的一个好方法。因此,宗教的传播者们都是会讲故事的人,他们通过故事将道理传播给最多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学习这一点呢?

  解放周末:把故事讲生动了,受众才会喜闻乐见。

  赵鹏:学会讲故事,就要注重细节,真实的生动的细节。再现细节,是对传媒人的高要求,也是基本原则。此外,要有平等交流的心态。在国际传播中再去居高临下地教育人家,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被人笑话。讲故事、讲细节、讲平等,应当是我们传播方式中需要注重的三要素,应当是我们进入西方传媒市场要表现的三个基本特征。

  身处 “全媒体时代”,需要“别有新语开生面”,需要独辟蹊径

  ■建立全球影响力,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也要好好利用新媒体。

  ■我们吃了“螃蟹”,味道挺不错!

  解放周末:您之前还提到,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传播。

  赵鹏:我们要进入西方,要建立全球影响力,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也要好好利用新媒体,如手机媒体、流媒体等等。有调查显示,电视传播受众的黄金群体是18-49岁人群,但是,恰恰这个群体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一天很难达到两个小时。那么我们就要研究新的传播方式,比如手机电视。

  解放周末:手机电视更能满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选择多样、时间碎片化的特征。

  赵鹏:是的。但是,手机电视如果照搬电视内容,人们就不爱看了,因为虽然很方便,但是坐地铁刚看了个开头,就到站了,或者过马路等红灯间隙看看,却发现情节没推进,这是不适合的。因此,为适应手机电视这种传播方式,我们设计的都是短小的内容。手机电视的特点是屏幕小,所以我们只用近景,很少有中景,不能有远景。

  解放周末:根据传播媒介的特点去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尤其在传统媒体面临危机的现在。

  赵鹏:美国自2008年以来已有200家报纸和500多家期刊停刊,著名的《新闻周刊》、《商业周刊》等老牌媒体也亏损严重,被迫出售,有的报纸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止出版纸质日报,有的通讯社日子也不好过。可见,不适应新媒体,不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必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我们需要“别有新语开生面”,我们应当独辟蹊径。

  解放周末:“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中国的媒体有怎样的变革意义?

  赵鹏:新的传播技术的突破,带动新的传播方式普及,人们随之形成新的传播消费的理念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固守自己三分田的平面媒体将会江河日下,而且,有时候这种困难局面会突然出现。 2008年之前几年,北京的几家报纸发行量、广告额持续上升,但在奥运会以后的一年之间,却忽然发行量下降,广告额直线下降,经营陷入困境。传统媒体不变革不行了。

  解放周末:传统媒体是该调转枪头,还是另起炉灶?

  赵鹏:都不是。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要求,并不是意味着对传统媒体的抛弃,而是一种兼容并蓄、优势互补,依靠立体经营、立体传播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

  解放周末:提到新媒体,我们了解到新华社在2009年组建了手机电视台,并且吸引了民间资本入股,这在国内似乎是头一个“吃螃蟹”。

  赵鹏:对。组建了新华手机电视台,而且采取了新的资本组织方式,在新华社控股的前提下吸收了四家民营企业的近1亿元资金参股,和新华社共同组建了新华视讯手机电视台有限公司。手机电视台本身是一个新媒体,我相信将来也是一个前途远大的媒体,媒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特别像新华社这样的媒体,这是一件挺棒的事情。

  解放周末:我国技术本身开发能力较差,新媒体技术目前还是由美国垄断,这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充分运用西方技术?

  赵鹏:西方的技术也可以为我所用。CNC和新华手机电视的内容都上了ipadiphone,只要下载客户端,进入这个平台,一点击就能收看。这些事情很典型地说明,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特点是开放、互动和包容,这种开放互动不分国界,不分政治体制、民族和宗教。我在美国考察时,一路上能轻易收到新华手机电视信号,去参观美国第五大道苹果总部,我在苹果样品机上还搜到了CNC,当场收看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我们吃了“螃蟹”,味道挺不错!(记者 曹静 实习生 梁赛玉)

版权所有 © 2023 广东邦鑫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粤ICP备12086070号
公司总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凤浦中路679号广交会大厦14层    技术保障基地 :广州市海珠区小洲艺元素创意园D503
电话:020-84044608    传真:020-84044716